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李芷君, 徐兵河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2.01.001
    摘要 (344) HTML (7) PDF (660 KB) (54)

    中国乳腺癌患者基数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因此研发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及探索合适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近1年来,中国自主研发了多种创新药物,包括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达匹西利、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抗体-药物偶联物维迪西妥单克隆抗体(RC48-ADC)、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TQB2450等,同时探索了乳腺癌的多种治疗模式,如ER低表达乳腺癌的短程内分泌治疗、三阳性(ER、PR、HER-2均阳性)乳腺癌去化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豁免蒽环方案、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等,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笔者分别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以及TNBC中近1年来中国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2.
    浙江省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多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
    浙江省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多基因检测应用共识专家组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1.03.E001
  • 3.
    肿瘤生态环境调控乳腺肿瘤耐药
    宋尔卫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2): 67-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2.02.001
    摘要 (232) HTML (11) PDF (946 KB) (45)

    乳腺肿瘤的系统性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是目前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延长其生存的主要手段。然而,仍有40%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出现耐药,导致疾病进展,提示上述传统治疗方案未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肿瘤生态学说的提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理解肿瘤治疗的耐受和药物新靶点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契机。肿瘤生态学说认为肿瘤与周围及远处微环境等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对治疗的敏感性。在本文中,笔者剖析了由乳腺癌细胞群和微环境组成的肿瘤生态环境与乳腺癌耐药机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加以阐述,以期为逆转乳腺癌耐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 4.
    第4版《年轻女性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林锦娜, 刘强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4): 195-20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1.04.001
    摘要 (507) HTML (38) PDF (683 KB) (44)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患病率增长迅速。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随着循证证据的积累,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更新,新辅助化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20年5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发布了第4版《年轻女性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BCY4),笔者对BCY4中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随访等内容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 5.
    乳腺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吴疆, 刘嘉琦, 邢泽宇, 张梦璐, 冯轲昕, 贾梓淇, 李佳欣, 王杰, 王昕, 王翔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1): 55-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1.013
    摘要 (80) HTML (3) PDF (719 KB) (35)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MPMN)又称多原发癌,是指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Warren和Gates[1]于1932年修订了Billroth等[2]在1889年提出的MPMN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均为恶性;(2)各肿瘤发生于不同器官或部位,有各自独特的病理特征;(3)排除彼此互为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为探讨合并乳腺癌的MPMN的临床诊疗过程及其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一例国内首例乳腺癌合并脂肪肉瘤和淋巴瘤的MPMN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

  • 6.
    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刘佳璇, 徐兵河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259-2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5.001
    摘要 (156) HTML (0) PDF (850 KB) (35)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诊疗模式的建立和治疗药物的更新迭代,乳腺癌内科治疗已经形成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融合的成熟体系。中国乳腺癌患者基数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因此,研发适合中国人群的药物及探索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临床工作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将全面回顾一年来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

  • 7.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的最佳证据总结
    史博慧, 丁西萍, 王恋, 李茸, 郭萍利, 齐晶, 陈瑶, 郝娜, 任予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277-2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5.004
    摘要 (101) HTML (5) PDF (786 KB) (35)
    目的

    检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预防及治疗的已发表文献,以总结其最佳的防治措施。

    方法

    用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并构建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然后使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NICE指南网、CINAHL、JBI图书馆、NCCN、ASBrS)中所有关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相关的防治策略,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10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人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及证据提取。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传统综述6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综述15篇。根据证据类型,最终总结出手术技术、药物应用、引流管管理、皮瓣固定、术后活动、皮下积液处理共6个方面30条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指导医护人员预防及处理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临床情境,审慎使用本研究提供的最佳证据对皮下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 8.
    乳腺黏液性病变的病理诊断
    刘芳芳, 杨沐, 唐小燕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5): 263-2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2.05.001
    摘要 (252) HTML (6) PDF (7791 KB) (34)

    伴有黏液的乳腺病变包括了一组从良性到恶性的上皮性病变,如黏液囊肿样病变、黏液癌、实性乳头状癌及黏液性囊腺癌等。本文对常见乳腺黏液性病变,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梳理,包括与黏液癌易混淆的特殊类型非粘液或转移性癌的鉴别诊断要点。笔者特别注意到单纯型黏液癌中一种特殊表型——微乳头状型黏液癌,该亚型具有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并建议对患者采取更积极的临床管理。对于乳腺黏液性病变谱系的正确认识和整体把握是实现临床精准治疗的基础。

  • 9.
    腺体扩大切除联合腹腔镜游离帯蒂大网膜乳房成形术治疗难治型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
    韩猛虎, 莫浩波, 曹梦瑶, 李基业, 宇文谦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1): 60-6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1.014
    摘要 (114) HTML (2) PDF (3563 KB) (33)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炎。GM的好发年龄在30岁左右,多发生在停止哺乳后2~3年,未生育妇女发病罕见。GM分为肿块型、脓肿型、难治型3个临床类型[1]。肿块型多见于GM早期,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可药物治疗缓解后再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好,临床复发率低。脓肿型多见于GM中期,伴或不伴皮肤破溃。无皮肤破溃的患者需要切开引流脓液,应用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2周后,如果治疗有效则继续使用至1个月,若治疗无效则更换抗分枝杆菌三联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6~12个月[1]。脓肿型炎症明显时可加用类固醇激素,待病灶局限后再手术,此类GM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难治型的治疗效果最差,需要综合治疗,采用类固醇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抗分枝杆菌药物、降泌乳素和中药联合治疗,最后再行手术治疗切除炎性病灶[1]。如果能彻底切除炎性病灶,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但炎性病灶的扩大切除往往会造成乳房形态的毁损。本文中,笔者报道2例腺体扩大切除加腹腔镜游离帯蒂大网膜Ⅰ期乳房成形术治疗难治型GM病例,供同道参考。

  • 10.
    上臂输液港并发多发性血栓一例
    王寅欢, 杨英, 陈显春, 吴秀娟, 齐晓伟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2): 123-12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1.02.012
  • 11.
    乳腺癌研究中常用细胞系的特征及选择
    杜华, 徐晓艳, 孙微, 海玲, 刘霞, 曹颖, 苏畅, 师迎旭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19-12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4.02.010
    摘要 (181) HTML (7) PDF (766 KB) (32)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且具有异质性的疾病。乳腺癌细胞系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的建模研究,及分析不同表型的乳腺癌亚型生物学特征。尽管细胞系为肿瘤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同质材料,相对容易培养,但连续细胞传代培养后会积累突变。因此,在研究之前确认细胞系的表型能否正确体现目标肿瘤自身的特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乳腺癌细胞系虽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和诸多不确定性,不能完全体现乳腺癌原发灶的异质性,但对于同亚型乳腺肿瘤仍然是目前可及的最常规的体外实验模型。目前乳腺癌细胞系分型的命名较为繁杂,乳腺癌细胞系与乳腺肿瘤分类及亚型之间难以直接匹配。因此,笔者根据修订的乳腺癌临床分类,讨论了如何选择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作为实验模型,并对其在乳腺癌转化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 12.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进展
    熊倩, 罗凤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72-3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6.009
    摘要 (109) HTML (4) PDF (826 KB) (31)

    肩关节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重点。多种锻炼方式和康复模式用于改善并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但其效果均不佳。乳腺癌术后康复存在着医患对术后功能锻炼认知不足,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康复需求未能满足等问题,影响乳腺癌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本文总结乳腺癌术后康复现状,提出采用预康复、伴侣或同伴参与、居家功能锻炼等多种康复模式相结合,互联网+规范健康教育以满足乳腺癌患者的康复需求,调动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乳腺癌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13.
    深度学习在乳腺癌影像诊疗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唐玮, 何融泉, 黄素宁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23-32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6.001
    摘要 (137) HTML (4) PDF (883 KB) (30)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计算能力显著提升,发展迅猛,已然成为从X射线、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超声等多模态图像中捕获感兴趣组织的形状和纹理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了上述医学成像方法的深度学习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精确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改善患者预后。最后,本文总结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现阶段的困境,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 14.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铂类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 重庆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4.01.001
    摘要 (128) HTML (3) PDF (709 KB) (29)

    新辅助治疗是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标准处理方式,在新辅助方案中添加铂类药物能显著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然而,目前国内外指南对铂类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推荐仍存在差异。因此,由乳腺外科、乳腺内科、肿瘤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成员综合参考国内外指南以及重要文献,共同编写本共识,对TNBC新辅助治疗方案、铂类药物作用机制、铂类在TNBC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铂类疗效预测因子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进行循证证据分析,提炼核心观点,并进行了专家组意见投票,以期对铂类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建议和指导。

  • 15.
    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杨小菁, 姜瑞瑞, 石玉香, 王静静, 李长天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375-377.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6.010
    摘要 (47) HTML (1) PDF (3491 KB) (28)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1],通常发生于胸膜[2]。实质器官中很少出现SFT[3],发生在乳腺的SFT更为罕见。SFT分为良性及恶性,78%~88%的SFT为良性,12%~22%为恶性[4]。SFT无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容易漏诊。笔者报道了1例乳腺SFT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乳腺SFT的认识。

  • 16.
    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管理
    林丽, 杨英, 张毅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193-19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4.04.001
    摘要 (65) HTML (10) PDF (876 KB) (24)

    乳腺癌的全身系统化治疗策略正逐步发生改变,其中,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内科治疗方法不断被强化,而外科治疗领域步入了精准治疗时代,特别是在腋窝淋巴结管理方面。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逐渐被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所替代。SLNB通过精确检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减少了不必要的腋窝清扫,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如淋巴水肿的风险,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腋窝淋巴结管理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了SLN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针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和宏转移的患者,探讨了差异化的治疗策略。此外,本文分析了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通过精准评估进一步豁免SLNB的潜力。腋窝淋巴结管理的精准化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进步,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也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 17.
    肿瘤整形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应用
    任嘉辉, 唐仁檄, 杨玲, 王元元, 张翔, 厉红元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172-1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3.008
    摘要 (139) HTML (3) PDF (3918 KB) (23)

    保留乳房手术联合辅助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与乳房切除手术的预后类似。然而,在肿瘤较大、边界不清、多灶性或位置不佳的患者中,传统保留乳房手术常导致术后乳房畸形和不对称,甚至在较小乳房的患者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肿瘤整形保留乳房手术解决了这些问题,容积移位和容积替代技术兼顾了外科手术的无瘤原则和乳房的美学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使得更多的患者获得了保留乳房的机会,但其肿瘤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笔者就肿瘤整形保留乳房手术的优缺点、常见手术方式及其对肿瘤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更合适的个性化选择。

  • 18.
    2023年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梁旭, 宋国红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71-77.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4.02.003
    摘要 (109) HTML (3) PDF (810 KB) (23)

    2023年,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2023年该领域的重点临床研究,特别关注了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等多个新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最新数据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高危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辅助治疗方面,CDK4/6抑制剂带来了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对于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还讨论了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二线及后续治疗策略,包括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和新型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等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为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优化治疗策略,实现更精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 19.
    2023年乳腺癌临床领域十大热词发布
    张剑, 李恒宇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65-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4.02.001
    摘要 (56) HTML (5) PDF (454 KB) (23)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 Along the Yangtze River,YBCSG)成立于2020年,集合了来自长江流域12个省市的乳腺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是一个活跃型的学术科研组织。YBCSG以促进长江流域地区乳腺疾病学术交流为己任,致力于规范乳腺疾病诊治流程,提高乳腺科医务人员的从业水平。自成立以来,YBCSG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编纂乳腺领域专业书籍及指南与共识,成果颇丰,获得业内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 20.
    乳腺癌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
    田申, 伍娟, 孔令泉, 厉红元, 任国胜, 吴凯南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2, 16 (01): 59-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2.01.012
    摘要 (109) HTML (1) PDF (619 KB) (22)

    乳腺癌伴随疾病(CDBC)在乳腺癌患者中伴发的比例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笔者对CDBC全方位管理(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管理、骨健康管理、精神心理问题管理、血糖异常管理、代谢综合征管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管理、脂肪性肝病的管理、甲状腺疾病管理等),CDBC全方位和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CDBC全方位管理的多学科协作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