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论著

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 何湘萍 1 ,
  • 马祥君 , 2, ,
  • 赵银珠 3 ,
  • 高海凤 2 ,
  • 何燕 , 1, 2,
展开
  • 1.10006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 2.100080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
  • 3.100080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
马祥君,E-mail:
何燕,E-mail:
HE Yan,E-mail:
MA Xiang-jun, E-mail:

Copy editor: 罗承丽

收稿日期: 2012-10-16

  网络出版日期: 2024-12-07

版权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patients' behaviors and acute lactational mastitis

  • Xiang-ping HE 1 ,
  • Xiang-jun, MA , 1, ,
  • Yin-zhu ZHAO 1 ,
  • Hai-feng GAO 1 ,
  • Yan HE , 1,
Expand
  •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Family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Received date: 2012-10-16

  Online published: 2024-12-07

Copyright

Copyright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摘要

目的

调查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和有哺乳经历的非哺乳期健康妇女各237 例,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 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探讨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哺乳时间(χ2=116.88,P=0.00)、睡眠姿势(χ2=49.47,P=0.00)、婴儿吸乳方式(χ2=74.64,P=0.00)、清洗乳头(χ2=61.80,P=0.00)及乳房外伤(χ2=16.77,P=0.00)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关,负性情绪(χ2=1.03,P=0.31)、每次哺乳时间(χ2=7.30,P=0.12)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无关。 多因素分析显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平卧和乳房外伤(OR=2.27,95%CI: 1.25 ~4.14;OR=3.24,95%CI: 1.31 ~7.97);保护因素为吸住乳头乳晕的吸乳方式(OR=0.09,95%CI: 0.05 ~0.19),哺乳时间6 个月以上(OR=0.05,95%CI: 0.02 ~0.11),每次哺乳前清洗乳头(OR=0.17, 95%CI: 0.09 ~0.34)。

结论

产后6 个月内都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正常的侧卧睡眠不增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风险;在哺乳时让婴儿吸住乳头乳晕、经常清洗乳头等行为对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与负性情绪、每次哺乳持续时间无关。

本文引用格式

何湘萍 , 马祥君 , 赵银珠 , 高海凤 , 何燕 . 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 07(01) : 39 -42 . DOI: 10.3877/cma. j. issn.1674-0807.2013.01.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s' behavi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lactational mastitis.

Methods

Totally 237 patients diagnosed as having acute lactational mas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and 237 healthy female volunteers who were not in lactation but with breastfeeding experienc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d then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s'behavi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acute lactational mastitis.

Result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χ2=116.88,P=0.00), sleeping posture (χ2=49.47,P=0.00), way of milk sucking (χ2=74.64,P=0.00), cleaning of the nipple (χ2=61.80,P=0.00)and trauma of the breast (χ2=16.77,P=0.00)were the relative factors. The negative emotions (χ2=1.03,P=0.31)and the time length of breastfeeding (χ2 =7.30,P=0.12)were not related with the acute lactational mastitis.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upine position in sleep (OR=2.27,95%CI: 1.25-4.14)and breast trauma (OR=3.24, 95%CI: 1.31-7.97) were risk factors; the way of sucking the nipple and areola (OR=0.09,95%CI: 0.05-0.19), breastfeeding for more than 6 months (OR=0.05, 95%CI: 0.02-0.11), cleaning nipples before breastfeeding(OR=0.17, 95%CI: 0.09-0.34)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以初产妇多见[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既给产妇带来痛苦,也使哺乳无法继续,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 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及对照组妇女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期分析行为方式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的选取: 2011 年1 月至2012 年3 月期间,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连续选取237 例符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2]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为20.0 ~40.0 岁,平均年龄为(29.9±3.0)岁;初产者226 例,经产者11 例;自然分娩113 例,剖宫产124 例,其中30 例因疾病停止哺乳,占12.7%(30/237)。
对照组的选取: 同时抽取237 例在门诊行常规检查且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的非哺乳期妇女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在20 ~40 岁;(2)已生产并有哺乳经历,且哺乳期间未患乳腺炎。 对照组年龄为20.0 ~39.0 岁,平均年龄为(27.3±3.6)岁。 其中,初产者202 例,经产者35 例;自然分娩164 例,剖宫产73 例。
本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查阅资料后,根据文献提出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就诊患者咨询较多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表,由医护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一对一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及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哺乳时间,睡眠姿势,负性情绪(如生气、着急、悲伤、紧张、抑郁等),婴儿吸乳方式,每次哺乳时间,乳头是否清洗以及乳房是否有外伤等。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核对后,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采用χ2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再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算OR 值及95%可信区间(CI)及P 值,对多分类的变量则事先将其转化为哑变量后再进行分析。 各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资料部分变量赋值表
变量 赋值
哺乳时间 <1个月=1 1~6个月=2 >6个月=3
婴儿吸乳方式 只吸乳头=1 吸住乳头乳晕=2
睡眠姿势 侧卧=1 平卧=2 俯卧=3
清洗乳头 不经常清洗=1 每天清洗2~3次=2 每次哺乳前清洗=3
是否有外伤 否=0 有=1
有否不良情绪 否=0 有=1
哺乳持续时间 ≤20min=1 21~30min=2 31~60min=3 >60min=4 无规律=5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负性情绪及每次哺乳时间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无关(P>0.05),而哺乳时间、睡眠姿势、婴儿吸乳方式、清洗乳头及乳房外伤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关(P <0.05)(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影响因素比较
因素 病例组[例(%)] 对照组[例(%)] χ 2 P
哺乳时间 116.88 0.00
<1个月 56(23.63) 25(10.55)
1~6个月 140(59.07) 55(23.21)
>6个月 41(17.30) 157(66.24)
睡眠姿势 49.47 0.00
侧卧 138(58.23) 183(77.22)
平卧 99(41.77) 38(16.03)
俯卧 0(0.00) 16(6.75)
负性情绪 1.03 0.31
123(51.90) 134(56.54)
114(48.10) 103(43.46)
婴儿吸乳方式 74.64 0.00
只吸乳头 30(12.66) 117(49.37)
吸住乳头乳晕 207(87.34) 120(50.63)
每次哺乳时间 7.30 0.12
≤20min 91(38.40) 80(33.76)
21~30min 75(31.65) 76(32.07)
31~60min 40(16.88) 30(12.66)
60min以上 7(2.95) 9(3.80)
无规律 24(10.12) 42(17.72)
清洗乳头 61.80 0.00
不经常清洗 68(28.69) 30(12.66)
每天清洗2~3次 102(43.04) 55(23.21)
哺乳前均清洗 67(28.27) 152(64.14)
乳房外伤 16.77 0.00
43(18.14) 14(5.91)
194(81.86) 223(94.09)

2.2 多因素分析

将χ2 检验有意义(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非条件逐步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有: 平卧和乳房外伤(OR=2.27,95%CI: 1.25 ~4.14;OR=3.24,95%CI: 1.31 ~7.97);保护因素有: 吸住乳头乳晕的吸乳方式(OR=0.09,95%CI: 0.05 ~0.19);哺乳时间>6 个月(OR=0.05,95%CI: 0.02 ~0.11);每次哺乳前清洗乳头(OR =0.17,95%CI: 0.09 ~0.34)(表3)。
表3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B值 Wald值 P OR 95%CI
低限 高限
哺乳时间
<1个月 1.00
1~6个月 -0.45 1.39 0.24 0.64 0.30 1.35
>6个月 -3.05 51.39 0.00 0.05 0.02 0.11
睡眠姿势
侧卧 1.00
平卧 0.82 7.12 0.01 2.27 1.25 4.14
俯卧 -22.88 0.00 0.99 0.00 0.00
吸住乳头乳晕的吸乳方式 -2.37 50.23 0.00 0.09 0.05 0.19
清洗乳头
不经常清洗乳头 1.00
每天清洗2~3次乳头 -0.12 0.10 0.75 0.89 0.44 1.80
哺乳前均清洗乳头 -1.77 25.06 0.00 0.17 0.09 0.34
乳房外伤 1.18 6.53 0.01 3.24 1.31 7.97

3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常见的原因除了产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外,还有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常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疼痛、发热、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和压痛,以及乳房某一部位的肿块,炎性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发生乳房局部组织坏死、液化,继而形成脓肿[2],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也对母乳喂养产生不利影响。
以往研究提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往往发生于产后3 ~4 周[2-3]。 本研究显示,在产后6 个月之内,急性乳腺炎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产后6 个月以上,提示在产后半年之内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时期。
睡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可以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对于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约有71.9%的人以侧卧为主要睡眠姿势[4],使自然睡眠状态下的人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本研究发现: 哺乳期取平卧位者,其急性乳腺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侧卧位者。 而有研究显示,57.7%产妇在产后前3 个月都曾出现睡眠问题[5],部分原因可能是产妇担心侧卧压迫乳房导致乳汁淤积,因而改变了自己侧卧的睡眠姿势,从而得不到充分休息,导致急性乳腺炎发病。
生产给女性的精神和心理上都带来很大的压力,容易使之产生负性情绪。 Fetherston 等[6]的研究证实,压力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关,但本研究未获得类似结果。 有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刺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造成血压上升[7]。 乳房在泌乳过程中有解剖和生理上的改变,血液重新分布,乳房血供增加。 乳汁是通过分泌细胞从血液中将营养物质转运至细胞内而产生的,当血压上升,导致血管收缩,乳房内的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物质来源减少,乳汁分泌减少。 乳汁的分泌依赖泌乳素,负性情绪影响泌乳素的释放,使乳汁分泌减少[3],可能会降低发生乳汁淤积的可能性。 有研究显示负性情绪可以导致sIgA 水平下降[8],导致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因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两大因素,当负性情绪出现时,无法评估哪方面的影响是主导因素。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研究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没有关系。
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都曾颁发母乳喂养手册,提倡和指导母乳喂养时应让婴儿吸住乳头乳晕,以便能更好地哺乳。 本研究结果也与此相符。
有学者认为婴儿吸吮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发生皲裂后婴儿吸吮引起母亲剧烈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容易淤积[9],但与婴儿吸吮方式、产妇的产乳量、婴儿的食量、婴儿的吸吮力度等个体差异有关。 本研究显示每次哺乳时间的长短对乳腺炎的发病没有影响,与Amir 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人体的皮肤、口腔等经常携带着多种微生物,而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具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微生物进入组织,偶尔少量微生物进入组织内,也可被健全的免疫功能所消灭。 但当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可沿淋巴管入侵[2],并且入侵数量剧增可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 每次哺乳前清洗乳头,其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所以保持乳头清洁,减少细菌入侵数量是预防乳腺炎的方法之一。
创伤直接造成乳腺组织结构破坏、出血、细胞失活等,导致乳管受损、水肿、排乳不畅,易产生乳汁淤积,促使急性炎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影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因素很多,哺乳期的很多行为方式在急性乳腺炎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发现产后6 个月内都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时期,正常的侧卧睡眠不增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 并且,在哺乳时让婴儿吸住乳头乳晕、经常清洗乳头、避免外伤等行为对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1]
夏红兰,杨留才.产褥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 1522-1524.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05-306.

[3]
黎国屏,王松鹤. 实用临床乳腺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6-47,103-104.

[4]
Gordon SJ, Grimmer KA, Trott P. Sleep position, age,gender, sleep quality and waking cervico-thoracic symptoms[J]. Int J Allied Health Sci Pract,2007,5(1): 1-8.

[5]
Dørheim SK, Bondevik GT, Eberhard-Gran M, et al. Sleep and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wome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Sleep,2009,32(7): 847-855.

[6]
Fetherston C. Risk factors for lactation mastitis[J]. J Hum Lact,1998,14(2): 101-109.

[7]
杨宏宇,林文娟. 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在中国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反应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1): 1028-1030.

[8]
杨宏宇,林文娟. 负性情绪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J].心理科学,2006,29(3): 677-679.

[9]
张玉英.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及护理[J]. 河北医药,2009,31(16): 2180.

[10]
Amir LH, Forster DA, Lumley J, et al. A descriptive study of mastitis in Australian breastfeeding women: incidence and determinants[J]. BMC Public Health,2007,7: 62.

文章导航

/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