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肿瘤免疫微环境异质性及其精准诊疗意义
卞修武   
  • 出版日期:2023-02-01
  • 卞修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研究所所长、西南癌症中心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全军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国际神经病理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理专业组委员、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Stem CellsMolecular Cancer TherapeauticsProteomicsCancer Letters期刊审稿人,《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诊断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1): 64 -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3.01.015
内容简介

在本次讲座中,卞修武院士主要介绍了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选择。首先,卞修武院士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定义了肿瘤微环境。接着,他详细地讲解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的4种途径、血-肿瘤屏障的定义和作用、肿瘤血管周免疫微环境的定义及其如何促进肿瘤侵袭、帮助肿瘤干细胞完成免疫逃逸。然后,他还重点介绍了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包括血管和淋巴管、免疫细胞、其他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异质性。最后,卞修武院士总结了实体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难题,包括受益人群少、起效条件高、不良反应大和共识形成难。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周细胞和其分泌的趋化因子5的作用;(2)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逆转与靶向治疗策略;(3)肿瘤免疫微环境病理时空组学的诊断意义;(4)肿瘤血管附近的结构单元——"肿瘤诊疗单元"的定义及其诊断和治疗意义。本次讲座为临床医师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其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