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 2011, Vol. 05 ›› Issue (02) : 231 -236.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1.02.017

所属专题: 经典病例

病例报告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合并低级别导管内原位癌一例
于璐1   
  1. 1.650011 昆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 收稿日期:2010-07-05 出版日期:2011-04-01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combined with low grad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in one case

Lu YU   

  • Received:2010-07-05 Published:2011-04-01
引用本文:

于璐.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合并低级别导管内原位癌一例[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1, 05(02): 231-236.

Lu YU.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combined with low grad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in one case[J/OL]. 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2011, 05(02): 231-236.

图1 左侧乳腺钼摄片 头尾位:见左乳外上象限见一分叶状肿块影。
图2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A(HE 染色×20) 肿瘤边界清楚,呈分叶状。
图3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B(HE 染色×100) 裂隙状乳腺导管结构,肿瘤间质细胞密度高。
图4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C(HE 染色×400) 肿瘤间质细胞异型明显,可见核分裂相。
图5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D(HE 染色×100) 肿瘤间质内脂肪细胞分化不成熟,可见脂母细胞。
图6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E(HE 染色×100) 乳腺导管腔内分泌或钙化物。
图7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F(HE 染色×200) 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呈筛状。
图8 乳腺叶状肿瘤的石蜡病理切片-G(HE 染色×400) 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核有异型性。
图9 乳腺叶状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00) 导管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5、6 部分阴性。
[1]
程虹译.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
[2]
李席如,杨运功,王建东,等. 巨大复发性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手术治疗1 例[J/CD].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6):49-50.
[3]
Hawkins RE,Schofiel JB,Wiltshaw E,et al. Ifosfamide is an active drug for chemotherapy of metastatic cystosarcoma phyllodes [J].Cancer,1992,69(9):2271-2275.
[4]
Cheng SP,Chang YC,Liu TP,et al.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the challenge persists[J]. World J Surg,2006,30(7):1414-1421.
[5]
Roa JC,Tapia O,Carrasco P,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J].Pathol Inter,2006,56(2):309-314.
[1] 李洋, 蔡金玉, 党晓智, 常婉英, 巨艳, 高毅, 宋宏萍.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超声应变弹性图像生成模型的应用研究[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06): 563-570.
[2] 洪玮, 叶细容, 刘枝红, 杨银凤, 吕志红.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完全病理缓解的价值[J/OL].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4, 21(06): 571-579.
[3] 周荷妹, 金杰, 叶建东, 夏之一, 王进进, 丁宁. 罕见成人肋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被误诊为乳腺癌术后骨转移一例[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380-383.
[4]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护理协作组. 乳腺癌中心静脉通路护理管理专家共识[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321-329.
[5] 费翔, 马帅, 张颖, 高洋, 毕冬宁, 孙平东, 崔建春. 乳腺腺叶可视化技术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J/OL].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4, 18(06): 464-464.
[6] 高杰红, 黎平平, 齐婧, 代引海. ETFA和CD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研究[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01): 64-67.
[7] 韩萌萌, 冯雪园, 马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桡神经损伤1例[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01): 117-118.
[8] 张志兆, 王睿, 郜苹苹, 王成方, 王成, 齐晓伟. DNMT3B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机制[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24-629.
[9] 王玲艳, 高春晖, 冯雪园, 崔鑫淼, 刘欢, 赵文明, 张金库.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新辅助及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30-633.
[10] 赵林娟, 吕婕, 王文胜, 马德茂, 侯涛. 超声引导下染色剂标记切缘的梭柱型和圆柱型保乳区段切除术的效果研究[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34-637.
[11] 刘琦, 王守凯, 王帅, 苏雨晴, 马壮, 陈海军, 司丕蕾. 乳腺癌肿瘤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9): 841-845.
[12] 王誉英, 刘世伟, 王睿, 曾娅玲, 涂禧慧, 张蒲蓉. 老年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41-646.
[13] 王帅, 张志远, 苏雨晴, 李雯雯, 王守凯, 刘琦, 李文涛. 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71-676.
[14] 崔军威, 蔡华丽, 胡艺冰, 胡慧. 亚甲蓝联合金属定位夹及定位钩针标记在乳腺癌辅助化疗后评估腋窝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7): 625-632.
[15] 郭曌蓉, 王歆光, 刘毅强, 何英剑, 王立泽, 杨飏, 汪星, 曹威, 谷重山, 范铁, 李金锋, 范照青. 不同亚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524-532.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